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杨德森院士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工学新媒体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25

日前,教育部公示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德森院士领衔的水声工程教师团队榜上有名

从本次公示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来看,共有来自全国200所高校的201个团队入选,包括黄大年生前所在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除了吉林大学入选两个团队外,其他199所高校各有1个团队入选。团队负责人基本都是各自领域领军科学家和知名学者,包括数十位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


◆ ◆ ◆ ◆

为祖国打造水下千里眼

记哈工程水声工程团队

◆ ◆ ◆ ◆

欲立世界,必盛海洋;海洋强国,必兴水声。由于声波能在水中远程传播的独特优势,人类几乎所有“下五洋捉鳖”的梦想,都要依托水声学的发展来实现。六十多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团队始终是坚守这一领域并代表中国水声研究水平的“国家队”。


牢记谋海济国使命

1953年,团队应国家需求创建中国首个声纳专业,后建成迄今唯一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工程专业。在国家经济最困难时期,团队作为仅存一脉的水声队伍,杨士莪院士及团队成员抱着“等国家经济好转,一定会发展海军和水声事业,我们作为‘种子队伍’,一定要留住”的信念,率团队投身“两弹一星”事业,完成为“东风五号”洲际导弹测量海上落点的国家任务。改革初期出国浪潮汹涌,几乎无人读研,水声人才面临断档。杨德森院士说“学生是中国水声事业的希望,每一个水声人才都是国家重要资源”,带领团队果断出击,将当时每个班1/3本科生都留了下来……

受命于国家急需之时,坚守于百业待兴之际,在团队看来,“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就是最大的爱国”。作为与海军国防事业发展相伴始终的中流砥柱,团队形成了“始终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始终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始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始终引领水声技术发展”的“四个始终”团队文化。


勇立水声创新潮头

首个水声换能器、猎雷声纳、声靶测量系统、世界首个双工型水声通信机……诸多“共和国第一”都是团队填补科研空白之作,64年的拼搏耕耘,团队围绕国家战略创造了数十项中国第一,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0多项(国家奖一等2项、二等7项、三等2项),作为行业翘楚,其科研走向是备受整个行业瞩目的“航向标”;作为水声技术原始创新的源头之一,引领我国该领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进步。

随着海洋作为世界军事力量角逐战场的地位日益凸显,各国亟需提升国家水下安全保障能力。团队围绕两大前沿领域,进行科学合理的梯队建设及科研规划,在多个方向取得国内最高、国际先进的标志性成果,团队1994年自主组织中国首次南海水声考察,支撑中国水声界迈开从浅海到深海的“第一步”,也支撑国家战略从“近岸防御”到走向深海的跨越……

团队因开展的前瞻性、探索性、创新性研究,荣获“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作为全国五强之一荣获“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团队6人在军委科技委、水中目标特性等专家组担任专家,参与国家总体规划,为海洋领域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13人在中国声学学会担任要职,举办IEEE COA、中国声学年会等公共学术事务。此外,团队注重军民融合及成果转化,国产多普勒计程仪在船舶上批量应用,交付352套,经济效益超2亿元。独创四代实用化浅水多波束测深声纳批量推向市场。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在水声工程团队师生的眼中,中国的版图形状是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是这把火炬的托盘和手柄,他们的情感、命运始终与这300万海洋国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数十年来,团队通过哈工程这个国内最早最大的水声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平台,将海洋情结传递给了更多学生。这些师生在远离海洋的龙江大地,将一项海洋强国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团队立足国家首个水声工程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水声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近两次评估连续获优秀评价)、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最完整的专业布局,着力建设水声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团队成员们牢记“老师”是第一身份,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上好课”是第一责任,政治合格是第一标准。团队通过“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七育人模式实现全方位育人,采取“国际大师+行业导师+团队导师”研究生培养模式。老师站在水声领域科研发展方向的前沿,以开阔的视野和战略眼光指导学生,学生因此成为老师战略视野最直接的受益者。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声人才培养基地和专家库,从这里走出的人才占据水声科研界的大半壁江山。中国工程院水声领域的全部院士、水声行业70%以上的高级专家、6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出自这里。

“为祖国打造水下千里眼,不断推动水声事业进步,圆我们几代人海洋强国的梦想。”这是十九大代表、团队负责人杨德森院士的毕生追求,也是团队每个人的心声。从以杨士莪院士(30后)为代表的老一辈水声人,到杨德森院士(50后)带领的水声工程团队,再到代表未来的(70、80后)孙大军、殷敬伟、乔钢、时胜国等一批青年专家,团队几代人将毕生精力融入水声事业,经过接力传承和积累,迎来了自身事业与国家战略最大化地同频共振,以谋海济国的使命担当、勇立潮头的创新追求、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将自身锻造为支撑海洋强国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忠诚力量。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编辑 | 褚光超 王睿智

责编 | 霍萍

审核 | 李凯

图片来源 | 青塔


↓ ↓ ↓ 请为哈工程点赞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